熬夜写的论文被判“AI生成”,网友:没事《滕王阁序》AI率也100%
从前,毕业生为了把论文重复率降到30%以下,能把“西红柿炒鸡蛋”说成“洋柿子烩鸡卵”。
从前,毕业生为了把论文重复率降到30%以下,能把“西红柿炒鸡蛋”说成“洋柿子烩鸡卵”。
当“AI率”检测系统从“学术辅助者”异化为“新型学术税”的征收者,当“反AI文本”成为一门暴利生意,学术诚信的底线正被技术漏洞与人性贪婪共同撕裂。在这场荒诞的猫鼠游戏中,学生、商家、平台三方围绕“AI率”展开一场“技术对抗技术”的黑色狂欢,而学术尊严与教育的本
AI不是洪水猛兽,但AI只是辅助者,是人的能力的扩展,人类的判断力、思考力和创造力才是不可替代的核心。
近日,“原创内容被误判为AI创作”登上热搜,有网友反手就将传统名篇《滕王阁序》与《荷塘月色》送去AI检测,结果被判定为“AI创作成分过高”,引发大家惊诧:难道王勃和朱自清也是AI创作爱好者?
近期以来热议的“毕业论文AI查重”引发广泛关注。据了解,今年毕业季,多所高校陆续出台“AI写论文禁令”,对毕业论文中AI使用率作出明确规定,规范学生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行为。不过,这一措施的实际效果争议颇多。
又到一年毕业季,高校学子都在为毕业论文奋笔疾书。而今年,一个新痛点引发关注:AI智能检测审查。有的文章明明全是自己写的,却被AI判定高重复率;有的经导师指点修改后,AI率反倒从“10%”飙升到“80%”。文风直白通不过,专业术语也不行,让同学们愤懑不已:难道我
背过《滕王阁序》的人,谁不会念两句“落霞与孤鹜齐飞”?可要问起滕王是谁,十个有九个答不上来。语文课上,老师讲王勃的文采,讲阎都督的尴尬,却偏偏对滕王阁的“主人”闭口不谈。原来这位滕王的一生,堪称唐朝皇室“黑历史”,荒唐到连课本都避之不及。